当前位置:>> 新闻中心 >> 展会资讯

品牌展会
联系方式

国务院全面部署,装配式建筑迎来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

2016/9/26 9:09:33    

  近日,国务院常务会议提出,要按照供给侧改革和新型城镇化的要求,大力发展钢结构、混凝土等装配式建筑。会议决定以京津冀、长三角、珠三角城市群和常住人口超过300万的其他城市为重点,加快提高装配式建筑占新建建筑面积的比例。从国家、地方、市场多维度分析,目前我国装配式建筑迎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,同时挑战并存。

在湖南长沙,工作人员正在对全装配式建筑实体抗震实验(资料图片)

吊车正在吊装预制板(资料图片)

在湖北宜昌百里荒景区,3栋木质别墅是由3D打印技术装配建造成的(资料图片)
  9月14日,国务院常务会议提出,要按照供给侧改革和新型城镇化的要求,大力发展钢结构、混凝土等装配式建筑。会议决定以京津冀、长三角、珠三角城市群和常住人口超过300万的其他城市为重点,加快提高装配式建筑占新建建筑面积的比例。
  什么是装配式建筑?我们早已熟悉的由一砖一瓦累积而成的楼房,如何从工厂里走出来?
  按照定义,装配式建筑是指把建筑需要的墙体、叠合板等预制构件,在企业车间按标准生产好,将预制件在施工现场装配,主要包括预制装配式混凝土结构、钢结构、现代木结构建筑等,采用标准化设计、工厂化生产、装配化施工、信息化管理、智能化应用。
  而建造过程,则像造汽车一样造住宅“零部件”;像“搭积木”一样安装房子;把传统建造方式中的大量现场作业工作转移到工厂进行,将生产工地变为“总装车间”——按照许多专家的说法,这就是住宅工业化。
1、顶层设计陆续出台
  值得一提的是,这次国务院常务会议,并非中国首次从顶层设计角度鼓励大力发展装配式建筑。
  去年12月20日至21日,中央城市工作会议在北京举行。会议强调从“建设”与“管理”两端着力,转变城市发展方式,完善城市治理体系,提高城市治理能力。
  作为中央城市工作会议配套文件,今年2月发布的《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工作的若干意见》(以下简称《若干意见》)勾画了“十三五”乃至更长时间中国城市发展的“路线图”。
  数据显示,2015年装配式建筑占新建建筑的比例仅为2%—3%。《若干意见》中专门提到,用10年左右的时间使这一比例达到30%。《若干意见》还明确,发展新型建造方式,大力推广装配式建筑,减少建筑垃圾和扬尘污染,缩短建造工期,提升工程质量。
  在今年两会上,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同样提及装配式建筑:“积极推广绿色建筑和建材,大力发展钢结构和装配式建筑,提高建筑工程标准和质量。”
  “工厂化的装配式建造方式,是弥补现阶段建筑业高技能劳动力短缺的有效途径。通过工厂预制和现场装配相结合的生产方式,不但缩短了建造周期,而且减少了对手工劳动和劳动技能的依赖,这是中国建筑行业施工工艺的一大进步。”在接受本报采访时,中国社会科学院城市发展与环境研究所副研究员李庆向表示。
  而在谈及国务院决定大力发展装配式建筑的意义时,房地产问题研究专家韩世同认为,这将对中国建造业产生十分有益的影响。中国建筑业体量非常大,大力发展装配式建筑可以帮助中国建筑业在节能、效率以及环保等方面取得很大的进步。
  在如此频繁而高规格的关注之下,国家对装配式建筑作出了怎样的规划?
  在国务院常务会议上,一系列具体配套举措的出台,为实现中国装配式建筑的未来发展目标指明了路径。配套举措包括:
  ——适应市场需求,完善装配式建筑标准规范,推进集成化设计、工业化生产、装配化施工、一体化装修,支持部品部件生产企业完善品种和规格,引导企业研发适用技术、设备和机具,提高装配式建材应用比例,促进建造方式现代化。
  ——健全与装配式建筑相适应的发包承包、施工许可、工程造价、竣工验收等制度,实现工程设计、部品部件生产、施工及采购统一管理和深度融合。强化全过程监管,确保工程质量安全。
  ——加大人才培养力度,将发展装配式建筑列入城市规划建设考核指标,鼓励各地结合实际出台规划审批、基础设施配套、财政税收等支持政策,在供地方案中明确发展装配式建筑的比例要求。
2、各地加快试点推广
  对比传统建筑方式,用机械化方式建设房子,究竟有哪些好处?在中国各地的实践,正在给出答案。
  专家认为,发展装配式等新兴建造方式不仅能够显著提高建筑质量和建设效率,还能减少污染和资源浪费,是实现绿色发展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必然趋势。
  “更快、更安全、更健康、质量更好、成本更可控。”浙江省杭州市三墩北地块经济适用房工程项目负责人用这五个“更”做出总结。
  “传统建筑常出现的渗漏、空鼓、开裂等质量顽疾,装配式建筑都可以避免。而预制构件生产过程,节水节能达20%左右,减少了建筑垃圾、扬尘、污水、噪音,对资源的消耗和生态的破坏降到了最低。”该负责人进一步解释道。
  数据显示,工业化方式不仅可以使工期缩短50%以上,减少建筑垃圾80%以上,还可减少90%以上的外墙渗漏事件。因此,杭州市建委直接把这种新型建筑工业化称为:是“改革”更是“革命”。
  同样实现“低能耗、低污染、高质量”的,还有位于湖北省武汉市江岸区的“名流世家”在建小区。据项目现场施工负责人吴俊雄介绍,该装配式项目已取得二级绿色建筑设计标识,抹灰、浇筑等湿作业大大减少。
  钢筋混凝土建筑可以变身“拼插住宅”,整栋房子可以在工厂流水线上“生产”。近几年,装配式建筑正在全国各地加快兴起。
  据悉,湖北省武汉市从去年开始试点推广装配化建筑,计划到明年完成新开工面积超过200万平方米,装配式建筑比例不低于20%。
  而在辽宁省,位于沈阳市铁西区赞工街10号的工人新村三期项目已竣工。这个保障房项目使用了上海宝钢钢结构技术,这在东北地区还是首次。
  日前召开的广东省城市工作会议则指出,要发展新型建造方式,大力推广装配式建筑,到2025年,使装配式建筑占新建建筑的比例达到30%,提升城市建筑水平和建设水平。
  而在江苏,也有诸多实践。“该地块要求装配式建筑面积的比例为100%,建筑单体预制装配率不低于30%。”今年6月中旬,南京市国土部门发布2016年第05号土地出让公告,出让的10幅地块有6幅标注这一特殊出让条件。“装配式建筑”首次强制写进土地出让合同,并将于7月8日面向房企拍卖。
  装配式建筑此前在南京已有试水,南京万科上坊保障房是“首吃螃蟹者”。随后,南京万科又在其部分商品房项目中采用这一新型造房方式,预制率分别达65%、15%。今年,新城地产在其仙林湖项目香悦澜山的建造中,也尝试采用预制装配式手法。
  “建筑产业转型升级是中国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关键所在,是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道路的根本要求。”中国建筑标准设计研究院执行总建筑师刘东卫表示。
3、市场需求有效培育
  目前,从市场占有率来说,装配式建筑在中国仍处于起步阶段。而这一局面,有望在不久的将来得到改善。
  建筑工业化、住宅产业化,在发达国家已是行业标准。瑞典80%的住宅采用“通用部件”;法国住宅基本采用通用构配件制品和设备;日本是世界上率先在工厂里生产住宅的国家,轻钢结构的工业化住宅约占工业化住宅80%左右;美国住宅建筑市场住宅用构件和部品的标准化、系列化几乎达100%。
  据沈阳市现代建筑产业化管理办公室副主任张岩介绍,现代建筑产业不仅是装配房子,还包括市政基础设施标准化、产业化工程等,不仅涵盖钢材、陶瓷等建材领域,还包括集成式墙体(幕墙)、电梯制造、工程机械、装备制造等多个产业,产品种类达上万种。
  现代标准化建筑产业优势显著,为何不大范围推广?
  “主要是装配式建筑的规模效应、带动效应尚未形成,建设成本高,钢结构、全装修、整体厨卫等建筑部品和配套产品应用相对滞后。”沈阳市现代建筑产业化管理办公室主任居理宏认为。
  “现在的困难主要有两方面:一是成本,二是税负。”亚泰集团沈阳现代建筑工业有限公司常务副总经理郑勇分析道。由于应用规模相对较小,企业产能不能充分释放,成本居高不下。“目前我们每立方米价格在3600元,比房地产开发商使用传统的现场浇筑方法高10%左右。在现场施工,企业只有一个建安税大概3%左右,而在车间当作工业半成品来生产,我们必须缴纳17%增值税,这就造成了重复收税。以1000万元的货计算,我们要多交八九十万元的税。”
  这或许意味着,要推动这一市场的发展,需要在政策层面进行调整,对市场进行有效培育。
  一些参与者表达了类似的观点。深圳丝科环境科技集团董事长刘韬认为,政府应当扮演制定标准的角色,并营造一个公平有序的竞争环境,可以通过调整税收等方式,鼓励更多企业参与进来,扩大优质供给。
  中共中央党校国际战略研究院院长周天勇则提醒说,装配式建筑的推动,需考虑观念、流程以及规模等各方面的因素。他认为,首先,建筑队伍对装配式建筑的认知和熟悉程度有待提高;其次,发展装配式建筑定位的消费层需要明确;第三,地方政府在发展装配式建筑方面时,从顶层设计到监管落实,都需要根据本地情况做出相应调整。
  尽管尚处起步阶段,分析人士很看好这一新兴事物的未来。
  在天津大学管理与经济学部专业学位学院院长牛占文看来,使“房子部件”在流水线上流动起来,形成“搭积木式”建造房子的过程,是精益管理模式与建筑工业化深度融合的产物。

 

 

Baidu
map